各鄉(鎮)人民政府,縣人民政府有關部門:
現將《關于加快氣象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工作實際,認真抓好落實。
氣象事業是科技型、基礎性、先導性社會公益事業。為加快推動全縣氣象高質量發展,根據《國務院關于印發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的通知》(國發〔2022〕11號)、《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氣象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豫政〔2023〕31號)要求,結合我縣實際,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ㄒ唬┲笇枷?。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和關于氣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加快推進高質量氣象現代化建設,努力構建科技領先、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人民滿意的現代氣象體系,充分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全方位保障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為實現五個澠池提供高水平氣象保障。
?。ǘ┌l展目標。到2025年,建成基本滿足我縣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系統完備、功能先進、集約高效、保障有力的氣象現代化體系,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能力持續提升,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顯著發揮,澠池氣象現代化水平邁上新臺階。
到2035年,智慧氣象全面建成,氣象科技能力現代化和氣象社會服務現代化基本實現。氣象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領域協同發展的成效更加突顯,結構優化、功能先進的氣象監測系統更加精密,無縫隙、全覆蓋的氣象預報系統更加精準,氣象服務覆蓋面和綜合效益大幅提升,氣象現代化水平和整體實力走在全市前列。
二、重點任務
?。ㄒ唬┌l展智慧氣象,夯實氣象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1.提高精密氣象監測能力。構建綜合立體的氣象觀測體系,加快推動X波段天氣雷達建設,彌補雷達觀測盲區,加密地面氣象自動監測網,提升居民集聚區、氣候敏感區、地質災害易發區的監測能力,推進氣象裝備保障能力建設,開展老舊站點迭代更新和探測環境優化提升,健全相關行業氣象統籌發展機制,將各部門各行業自建氣象探測設施納入國家氣象觀測網絡,由氣象部門實行統一規劃和監督協調,實現氣象信息資源共享,完善氣象觀測質量管理體系,促進氣象觀測工作優質高效。(縣發改委、財政局、氣象局、水利局、農業農村局、市生態環境局澠池分局、交通運輸局、文廣旅局、自然資源局、工信科技局等部門和各鄉<鎮>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以下各項均需各鄉<鎮>政府負責,不再單獨列出)
2.增強氣象預報精準能力。加強國家級、省級數值預報產品本地化訂正應用,開展氣候預測產品屬地釋用,構建短臨、短期、中期、延伸期無縫隙覆蓋的預報預測產品體系,優化基于氣象大數據云平臺的業務流程,發展基于多源數據融合的監測預警應用技術,提高突發強天氣監測預警能力,持續加強省市縣一體化氣象業務平臺的綜合應用,逐步實現提前1小時預警局地強天氣、提前1天預報逐小時天氣、提前1周預報災害性天氣、提前1月預報重大天氣過程、提前1年預測氣候異常,暴雨預警信號準確率達到92%以上,24小時晴雨預報準確率均達到90%以上。(縣氣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實施精細氣象服務行動。推進氣象服務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基于場景、基于影響的氣象服務技術,堅持重要天氣過程遞進式預報、漸進式預警、跟進式服務,建立決策氣象服務需求分析制度,按需提供差異化的決策氣象服務產品,推動物聯網、大數據、5G等技術在氣象服務領域廣泛應用,促進氣象信息全領域高效應用。(縣發改委、應急管理局、水利局、交通運輸局、住建局、工信科技局、氣象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4.提升氣象信息支撐水平。迭代建設氣象主干通信網、網絡安全監測監管系統等信息基礎設施,逐步將氣象網絡帶寬提升到市—縣500Mbps,提升氣象數據收集、傳輸、處理等業務承載與融合能力。推進氣象信息開放和共建共享,建立健全跨部門、跨區域氣象相關數據獲取、存儲、匯交、使用監管制度,提高氣象數據應用服務能力,落實國家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統一氣象服務數據出口,強化氣象數據資源、信息網絡和應用系統安全保障。(縣氣象局、發改委、財政局、工信科技局、政務服務和大數據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5.提升基層氣象臺站基礎能力。深化百站提質行動,提升基層氣象臺站防災減災能力。推動基層氣象臺站建成縣級氣象監測預警中心、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人工影響天氣指揮中心和氣象防災減災科普教育基地,完善以防災減災為重點的氣象監測預警預報服務業務,健全農業和生態及屬地特色化氣象服務,推進高質量氣象臺站示范創建。(縣發改委、財政局、自然資源局、氣象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ǘ┍U仙踩?,筑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
6.加強氣象防災減災機制建設。堅持屬地為主、綜合減災原則,健全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氣象防災減災工作機制,落實政府、行業主管部門、氣象災害防御重點單位責任,強化氣象災害防御及人工影響天氣指揮部應急指揮和統籌協調職能,修訂完善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健全以氣象災害預警為先導的應急聯動響應機制和重大氣象災害預警叫應機制,完善氣象災害風險轉移制度,健全災害性天氣巨災保險制度和農業政策性保險制度。(縣應急管理局、公安局、水利局、自然資源局、農業農村局、交通運輸局、住建局、城管局、文廣旅局、教體局、工信科技局、商務局、氣象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7.提高城市氣象災害風險韌性應對能力。定期編制數字化、精細化城市氣象災害風險地圖,發展基于影響的城市氣象災害預報和風險預警業務,將智能氣象設施建設納入城市新基建范圍,推動氣象融入城市大腦,探索開展城市能源保供、防洪排澇、交通出行、建筑節能等智能氣象服務,開展城市主城區分區預報預警業務,強化重大活動、重點工程氣象保障服務,開展城市氣候承載力分析評估、暴雨強度公式修編和城市通風廊道分析評估,開展城市規劃、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重大工程項目的氣候可行性論證工作,拓展公共氣象服務渠道,打造社會公眾快速獲取各類氣象信息的融媒體矩陣。(縣發改委、公安局、應急管理局、水利局、交通運輸局、住建局、工信科技局、財政局、自然資源局、城管局、氣象局、融媒體中心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8.增強全社會氣象災害防御能力。定期開展氣象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和風險區劃,完善分災種氣象災害風險預警服務體系,完善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提高強天氣全網發布能力和靶向式分區分眾精細發布能力,推動農村應急廣播在預警信息發布中的應用,完善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的基層氣象防災減災體系,將氣象災害防御納入基層網格化社會治理體系和基層基本公共服務,推進網格+氣象深度融合,將氣象災害防御納入各級黨政領導干部常規培訓,提高氣象災害應對處置能力和管控能力,完善防雷安全社會監管體系,將防雷安全等納入各級政府安全生產考核評價體系,強化氣象科普,將氣象科普工作納入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推動氣象科普基地建設,增強全社會氣象災害防御水平和自救互救能力。(縣委組織部、宣傳部、發改委、財政局、應急管理局、工信科技局、教體局、科協、氣象局、融媒體中心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ㄈ┩七M融合發展,實施氣象+賦能行動
9.實施氣象為農服務示范創建行動。圍繞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實施農業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能力建設工程,規范高標準農田氣象保障體系建設,開展精細化作物氣候區劃和農業氣象災害區劃,強化衛星遙感等技術在農情監測中的應用,開展農產品氣候品質認證,打造氣候好產品等系列氣候標志品牌,推進農業農村大數據、氣象基礎信息融合共享,開展分區域、分作物、分災種的基于位置和關鍵農時的智慧農業氣象服務,深化仰韶大杏、煙草、花椒、辣椒等特色農業氣象服務工作,按照規定開展鄉村振興氣象保障示范縣創建。(縣農業農村局、氣象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0.實施交通安全氣象保障行動。完善交通專業氣象觀測站網布局,打造現代綜合交通氣象服務平臺,開展分災種、分路段的精細化交通氣象服務,規范新建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的橋梁、隧道等重點工程項目建設氣候可行性論證工作,圍繞交通安全,氣象、交通等部門建立工作協作機制,聯合制定惡劣天氣預報預警和應急聯動機制,實現氣象監測預警與交管指揮的深度融合。(縣發改委、公安局、交通運輸局、工信科技局、氣象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1.推動文旅氣象深度融合發展。重點旅游景區要加強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能力建設,實現國家4A級以上旅游景區氣象監測和預報預警信息傳播設施全覆蓋,強化旅游出行氣象服務,挖掘氣候生態資源價值,助力全域旅游發展,文旅、氣象部門要聯合開展重點旅游景區氣象災害防御工作,指導重點旅游景區開展氣象災害風險普查和隱患排查、制定氣象災害應急預案、災害避險場所建設和災害易發區旅游景點的防護等工作,強化氣象旅游資源和景觀資源開發利用。(縣文廣旅局、氣象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2.實施民生保障服務提升行動。實施氣象服務便民利民行動,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增強公共氣象服務均衡性和可及性,將公共氣象服務納入市、縣兩級政府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建設優質均衡的民生氣象保障體系,增強老年人、殘疾人、外來務工人員等特殊群體獲取氣象信息的便捷性,強化高品質生活氣象服務供給,聚焦衣食住行游學康娛購等服務需求開展個性化、定制化氣象服務,建立公共氣象服務清單制度,加強氣象服務信息傳播渠道建設,充分運用傳統媒體和地方政務新媒體,實現各類媒體氣象信息全接入,推進基礎公共氣象服務均等化。(縣發改委、工信科技局、商務局、氣象局、融媒體中心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ㄋ模┍U现卮髴鹇?,強化生態文明建設氣象支撐
13.加強氣候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堅持趨利避害,強化氣候資源開發利用保護。以碳達峰碳中和戰略需求為牽引,為風電場、太陽能電站等規劃、建設、運行、調度提供高質量氣象服務,深度挖掘氣候資源稟賦,建立氣候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積極爭創中國氣候宜居城市、避暑旅游目的地等國家級氣候品牌,打造氣候康養鄉村、氣候宜居鄉村等省級氣候生態品牌。(縣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澠池分局、自然資源局、文廣旅局、氣象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4.提升生態保護氣象服務能力。完善黃河流域(澠池段)生態保護氣象監測體系,提高重點區域的監測能力,加強多源遙感衛星技術在生態監測領域的應用,優化定量化生態氣象監測評估業務技術體系,強化中長期空氣質量預測預報特別是重大活動期間預測預報服務,健全高效、暢通的重污染天氣數據共享、預測會商、信息發布機制,聯合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基礎研究,提升突發大氣污染事件氣象應急響應聯動,構筑生態安全屏障。(縣氣象局、市生態環境局澠池分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5.提升中國天然氧吧品牌效益。以提升澠池氧吧影響力為抓手,探索兩山轉化的澠池路徑,積極探索發揮綠色生態優勢的有效途徑和具體措施。加強統籌協調,齊抓共管,形成重點領域分工負責,上下貫通、整體聯動的工作格局,把氧吧助力綠色發展行動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手段納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持續保持天然氧吧稱號,深挖氧吧+潛力,實現生態價值轉換,氧吧效益不斷提高,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努力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縣委宣傳部、氣象局、文廣旅局、市生態環境局澠池分局、自然資源局、城管局、融媒體中心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6.提升人工影響天氣能力和效益。構建政府主導、部門聯動、軍地協同、齊抓共管的人工影響天氣工作格局。加強對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組織領導,建立健全人工影響天氣工作機構和領導協調機制??h、鄉<鎮>政府要加強工作統籌和指揮調度,落實安全監管責任,完善應急預案,為人工影響天氣工作提供人員、資金和基礎保障,圍繞農業生產、生態保護與修復、應急保障、重污染天氣應對等,加大常態化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力度,加快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實施人工影響天氣能力提升工程,建成統一指揮、統籌布局、協同作業的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指揮體系。(縣委組織部、公安局、發改委、財政局、應急管理局、氣象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ㄎ澹﹫猿謩撔乱I,激發高質量發展動能
17.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應用和氣象科技創新。加強衛星、雷達、風廓線等新數據應用,促進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氣象融合創新,推廣應用防災減災、監測預警、智能網格預報、應對氣候變化、人工影響天氣以及生態、農業智慧氣象服務等方面的重大科研項目成果,深化氣象創新開放合作,推進氣象與生態環境、自然資源、水利、農業、交通等行業以及科研機構的科技協同發展,加強氣象科技創新及其推廣應用。(縣工信科技局、氣象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8.建設高水平氣象人才隊伍。努力建設高水平的氣象監測、氣象預報、氣象服務、信息技術和業務支撐等綜合人才隊伍,加快形成與氣象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氣象高層次人才隊伍。要按規定落實基層氣象工作者有關待遇,引導和支持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從事氣象工作,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氣象人才評價體系,健全分配激勵機制,對在氣象高質量發展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縣委組織部、工信科技局、人社局、財政局、氣象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保障措施
?。ㄒ唬┘訌娊M織領導。堅持黨對氣象工作的全面領導,不斷完善推動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切實解決氣象發展、重大項目建設、資金保障等關鍵問題,將氣象高質量發展納入相關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形成部門協同、上下聯動推動氣象高質量發展的格局。
?。ǘ┘訌婍椖恳I。加快實施氣象發展規劃重點工程建設,縣發改委、財政局、自然資源局、氣象局等部門要建立完善工作協調機制,完善氣象防災減災基礎實施,提升氣象監測預警能力,共同推動精準化氣象防災減災工程、基層氣象防災減災能力提升工程等工程項目建設落地實施,確保盡早建成發揮效益,為氣象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支撐保障。
?。ㄈ┘訌姳U贤度?。落實雙重計劃財務體制,強化氣象領域可持續的財政保障機制,切實加大對氣象事業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按事權與支出責任相匹配的原則足額落實氣象事業發展資金,并納入財政預算,落實氣象部門職工依規足額享受當地政策,保障氣象事業發展。
?。ㄋ模┘訌姺ㄖ谓ㄔO。嚴格執行氣象法規、規章及其配套制度,依法保護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有效保障氣象數據安全,落實公眾氣象預報、災害性天氣警報和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統一發布制度,規范人工影響天氣、氣象災害防御、氣候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氣象信息服務等活動,加強防雷安全、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安全監管,做好氣象行業服務,推進氣象領域執法事項逐步納入綜合執法范圍,提高工作法制化、規范化水平。